<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临夏政法网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培育乡村有志青年 助推农村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2-03-23 03:03:26    来源:临夏县刁祁镇

          近年来,临夏县刁祁镇围场村和许多山区村庄一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村中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产业基础与公共事务空心化。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措施的持续发力,农村产业基础空心化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扭转,但村公共事务空心化的难题依然是摆在全村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临夏县刁祁镇围场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深入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围绕青少年成长、弱势群体关爱、公共服务升级等方面,大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填补了政府职能短板,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通过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围场村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和各类积极因素,开展文明实践行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进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由青年学生群体作为主体开展志愿服务,不仅能培育青年一代的公共服务热情,还能提升村庄文明程度,可以让文明之风滋养基层治理。

          家家有小孩,户户有老人。围场村从这个实际出发,将关心儿童成长、关爱独居老人作为志愿服务重点,以形式灵活的志愿活动向人们传递着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价值理念。志愿者带着感情主动深入村民家中,为群众排忧解难送去温暖。暑期里,驻村帮扶工作队牵头,为村中儿童开展的免费托辅班,帮助农忙时节的村民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难题,为农村孩子提供学业和兴趣辅导。日常工作中,定期上门走访慰问留守老人、特困供养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低收入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关注重点人群动态及弱势群体诉求,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2022年全村就已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填补了基层治理的短板。

          在“党建引领、一网治理”建立全科网格的基础上,围场村还发动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加入进来,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控志愿者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服务网络,让农村多了一双双发现问题和反馈民情信息的“眼睛”。志愿者们通过日常巡逻,排查村社内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围场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了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这样的志愿服务提供了更加周密的防控举措。

          志愿服务把优质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予以整合,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让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实现了村庄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刁祁全镇在校大中专学生较多的村,围场村以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为主导,以青年学生和学生家长为主体,吸纳镇村干部、爱心人士、致富能手等加入,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引导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全域无垃圾,让好“风景”给村民带来好“钱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群众自治意识与实干精神,激发了村庄治理活力。


        责任编辑:韩小月

        主办:中共365bet体坛快讯_365BET官网_世界杯365软件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制报
        Copyright © 2019-2020 临夏政法网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032号-1

        甘公网安备 62290102000201号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