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临夏政法网 >  公示公告 >  正文

        康乐县人民法院关于敦促借款人偿还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的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1-12-24 04:44:14    来源:康乐县人民法院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立身准则,是社会文明的坚定基石。近年来,因借款人不按期归还金融机构贷款而引发的金融纠纷案件大幅增长,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康乐县人民法院严厉敦促全县贷款逾期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立身以正、诚信为本,尽快履行清偿义务。为维护康乐县金融安全,支持全县经济健康发展,有力打击失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交易的基石。对于个人而言,诚信也是立身之本,及时清偿贷款及信用卡不仅是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更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诚信底线。贷款逾期不予偿还,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而且对自身从事经营活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也会造成影响,更会扰乱整个金融秩序,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算清失信成本,正视失信风险

          法治已深入人心,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是社会共识。如果不按时偿还贷款,借款人将在近期或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四种风险:

          一是经济风险。长期拒不履行还款义务,除偿还债务本金外,还要承担因诉讼而产生的案件受理费、保全费、鉴定费、执行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费用;进入法院执行程序后将会受到账户被冻结、存款被划拨、财产被拍卖、住所被搜查等强制措施。

          二是信用风险。借款人贷款逾期经诉讼仍未按期履行的,在进入执行程序后将被依法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本人出行、消费、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均将受到联合惩戒。

          三是失信风险。借款人被纳入失信名单后,其个人姓名等基本信息将被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法院公告栏等平台曝光,被贴上“老赖”的标签,并且在个人生产生活方面将会受到信用惩戒。此外,借款人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还将针对其失信行为向其所在的单位、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予以通报,并建议相关部门依法依纪做出相应处理,其职级晋升、评先晋优也将受到影响。

          四是法律风险。对无视法院执行通知、规避和抗拒执行的借款人,法院将依法给予罚款处罚,并依法采取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对涉嫌拒不如实报告财产和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积极清偿贷款,维护金融秩序

          诚信是一个人社会交往中最有成色的名片,借款人要积极履行还款义务,做社会诚信的践行者、守护者。在此,该院向全体借款人倡议:要树立诚信意识,正视失信风险,主动清偿逾期贷款,为个人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努力构建诚信社会,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康乐县人民法院

          2021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韩小月

        主办:中共365bet体坛快讯_365BET官网_世界杯365软件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制报
        Copyright © 2019-2020 临夏政法网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032号-1

        甘公网安备 62290102000201号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